凡足之三阳,从头走足,故中于面则自胸腹下行于阳明经也,中于项则自脊背下行于太阳经也,中于颊则自胁肋下行于少阳经也。凡此者,皆诸逆冲上之病,虽诸冲上皆属于火,但阳盛者火之实,阳衰者火之虚,治分补泻,于此详之。
不能知常,焉能知变?六经所主气机乃为本,客气所生乃为病,客气往往随主气而化为病,故一经一经病形不同,虽云伤寒二字冠首,因寒在子,故也。
故有消瘅、消中、消渴、风消、膈消、肺消之说。水邪若多在阴,少在阳者,名曰“石水”。
鲍鱼,即今之淡干鱼也。三阳虽出,而时令尚寒,阴气尚盛,阳气未有次第,以阴胜阳,故肿、腰痛,正以足太阳之脉,挟脊抵腰贯臀也。
隔则闭绝,上下不通,则暴忧之病也。水之本在肾,末在肺,标本俱病,故为上喘也。
所谓七情者,即五志也。又曰“精气并于肺则悲”。